首页

路啣笮

时间:2025-05-25 04:20:51 作者: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 200余场活动点燃科学热情 浏览量:74351

  中新网鄂尔多斯12月10日电 题:进入保供时刻的中国北方智能化煤矿

 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

  12月上旬,当凛冽寒风在中国北方大地肆虐时,更多人感觉到了煤炭保供的重要性。

  方可是一名“00后”矿工,2023年秋天从内蒙古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后,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酸刺沟煤矿工作。

图为在酸刺沟煤矿井下工作的矿工。(资料图)  方可供图

  “这是一家标准的保供煤矿,所生产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各港口运往中国南方的一些电厂。”方可觉得能为更多同胞送去温暖,自己很自豪。

  上班之初,方可首先感受到了智能化煤矿的先进性。

  “一线矿工离采煤地很远,大家都用遥控器操作,若出现预警,立即停工,人不会有啥危险。”方可告诉记者,当他把井下工作流程告诉父母时,“他们都觉得我来煤矿上班是正确的选择。”

  酸刺沟煤矿智能化矿山项目负责人刘向洋介绍,2023年7月6日,酸刺沟煤矿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化矿山验收,同年10月26日通过智能化验收评估。通过全面推广应用,该煤矿已实现了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,实现了减人、增安、提效的目的。

  酸刺沟煤矿的智能化实践,只是鄂尔多斯实施煤矿智能化的一个缩影。

  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转龙湾煤矿,2020年11月就被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行列,迈出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、智能化少人”步伐。

图为在转龙湾煤矿井下工作的矿工。 (资料图)  王浩东供图

  转龙湾煤矿智能化办公室负责人王浩东表示,转龙湾煤矿目前已建成矿用5G专网,实现对井下主要运输大巷、智能采掘工作面全覆盖,并与主干网络相互联通,应用于采煤机数据传输、中央泵房巡检机器人控制、固定排水点水泵开关控制、精准测风装置传感器数据传输和通话。这里配备5G手机,支持语音通话、视频通话、联网功能。井下变电所安装了智能巡检机器人,实现无人值守。

 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煤炭科科长刘彦雄介绍,近年来,鄂尔多斯市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,截至目前,已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36座,其中,井工煤矿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05处,露天煤矿应用无人驾驶车辆182台,覆盖煤炭产能达每年7亿吨,约占全市在产产能的82%,鄂尔多斯市煤矿智能化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、纵深推进的新阶段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牢记嘱托!特色文旅结硕果

通知》提出,广东要加强监督检查,强化进出口管理,规范野生植物采集和物种鉴定管理。同时,要求各地林业、农业农村、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公安、海关、市场监管、交通运输、邮政管理、网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,建立信息互通、监管互动、执法互助、优势互补的常态联动工作机制,加强摸排、巡查、共享和情报分析研判工作,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区域、重点场所、重点群体、重点违法行为的监管巡查和打击,推动建立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全链条体系。

湖南黄金:关注到媒体报道平江发现超40条金矿脉

据了解,当地应急抢险队伍35人,携带车辆12辆、发电机4台、发电车2辆参与抢险保电,并就近从泸定县供电公司调集2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,携带应急发电机、充电方舱等抢险应急设备驰援康定。

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

2009年,在当地热心人士和学校的支持下,萧振作将十番音乐带进校园,成了东石镇金山中心小学的音乐必修课。十五年来,萧振作和蔡燕瑜殚精竭虑地教授了一届又一届学生,带他们从认识到学会十番音乐,再到组成乐队前往福建泉州、莆田等地演出,收获赞誉无数,也带动了当地其他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传承。萧振作指出,十番音乐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扰,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缺失。

360余吨走私冻品及假冒伪劣商品在天津集中销毁 货值超千万

“我把自己当作是他,就完全能够感受到他内心在事业上对自己的强烈信心。”黎耀祥表示,自己为此专门为人物做了一些表演细节上的设计,“比如十七每次在生意场合,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,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那种自信。所以在我的表演中,他分析行情、讲道理时就会好像演讲一样,肢体动作比较多,而且比较夸张,因为他很相信自己。内心深处,他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”。

拉萨检察机关今年上半年共讨回农民工工资464.59万元

动真格,就是要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。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,绊脚石众多,要解决,没有一股劲不行。要敢字当头,横下一条心,精准发力、协同发力、持续发力。须协同推进经济体制、科技体制、文化体制、社会体制、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领域改革,以坚强的决心,破瓶颈、除积弊、去沉疴、化危机、闯难关、应变局、拓新局。

相关资讯
【两会30秒】张凯丽委员:建议深入推进京津冀三地文化协同发展

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需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。10年来,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一直以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,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,深化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和园区共建,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,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,充分发挥北京创新研发优势,天津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,河北充足的生产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优势,依托“2+4+N”产业合作格局,因地制宜、因业制宜、因势利导,通过以合作园区为载体的“共建”“共管”模式、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导的“总部+基地”模式、以大数据产业为牵引的功能互补协同模式等六大模式,逐步形成了“北京研发、津冀转化”的空间布局,按照“强点、成群、组链、结网成系统”的发展思路,以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、北京·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、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合作平台园区为载体,由关键点引领线,由关键线带动面,由关键面交织成网络,在合理的产业发展网络之下,发挥其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能力,有效实现了北京产业发展从“大而全”转向“高精尖”,天津产业优化以“引得来”巩固“发展好”,河北则从“接得住”实现“升级跳”,充分实现了产业合作赋能区域协同。

热门资讯